“不错!王掌柜说的有道理。我也不相信,李家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会不心动?而且我也不相信,他李家一人一家,敢和我们这么多人做对。”
“那行!我们就再看看。”
有人又问道:“若不是我们估计的这样,他就是要与我们作对,该当如何?”
此时,左边厢房里,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说道:“不用想了!李蘅就是想要跟各位做对,他老师武通是岳州知府,他此举而是为他老师解忧。一旦他老师获得了好名声,就可以高升,做更大的官,以后对他李家更加有利。所以,他李家现在,宁可舍弃眼前的利益,来换取以后更高的利益。所以,你们想的他先低价卖粮,吸引了人群之后,再高价卖粮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粮商们问道:“那如何是好?公子请示下。”
左边厢房里又传来声音说道:“我们已经掌握了李家的一些情况。李家此次,可能会拿出五十万石粮食出来低价卖出,用于平抑物价。这些粮食,大概够这些难民百姓们吃了一个月左右。他想用这样的方式,不断的打压粮价,让你们产生焦虑,到时候坚持不住,跟着他一起降价卖粮。这样岳阳的粮荒就可以避免。”
那些粮商有人听到冷哼一声:“哼,那我们就跟他耗着一个月,等他粮食卖完了,看他如何?”
旁边有人说道:“耗一个月,我们也耗不起啊!谁知道这旱灾还要持续多久?万一一个月以后,旱灾已经过去了呢?”
周围粮商纷纷点头:“是啊,如若如此,我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了吗?”
左厢房又传来声音:“李蘅要平价卖粮,你们就不会买过来吗?你们这一群人联合起来,还吃不下五十万石粮食吗?他平价卖粮,你们买下来也不吃亏,买下来之后再快速的倒手,卖十倍的价格,岂不是能赚更多的钱!”
周围粮商一听纷纷哈哈大笑:“公子说的是!公子说的太对了!五十万的粮食而已,咱们联手拿下来,还是很轻松的。咱们把他的粮食买回来,再高价卖出去,赚更多的钱,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哈哈哈,这样看来,这个李蘅简直就是送财童子啊。”
“不错!他就是个送财童子,给大家送钱的,所以大家不要客气,商量一下如何快速地吃下他的这五十万石粮食?”
等这些粮商们都散去,从左厢房里走出几人,为首的就是沈公子,旁边还有一位紫衣青年。沈公子笑着对紫衣青年说道:“潘公子,怎么样?这次咱们运筹帷幄,大大的赚一笔,也同时打击一下这个李蘅的嚣张气焰!”
那紫衣公子说道:“不错,正是如此!既能赚钱又能收拾一下这个李蘅。哼。他和我们潘家的帐可没这么好结算。这一次,他有多少粮食,我们就买多少粮食,而且还要逼着他不断的平价的卖粮。我让他亏死!他不是要收买人心吗?等我们把粮食都卖下来,他没有粮食卖,就煽动那些百姓去砸他的粮行,到他李家去闹事,我看他如何处理?我要让他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