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网 > 网游 >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 > 第23章 荆襄易主

第23章 荆襄易主(1 / 2)

襄阳城的黄昏,本应是如诗如画的美景,但如今却被烽烟所笼罩,染上了一层铁灰色的阴霾。周瑜身披一袭洁白的战袍,宛如仙人降临般掠过城墙的箭垛。他的指尖轻轻拂过青砖上已经干涸的血迹,仿佛能感受到那场惨烈战斗的余温。

在砖缝中,有半枚玉玺碎片若隐若现,泛着淡淡的青芒。这半枚碎片与三日前从华容道地宫带回的残片纹路竟然悄然咬合,仿佛它们本就是一体的。周瑜凝视着这惊人的发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就在这时,鲁肃匆匆赶来,他手中的龟甲卦盘发出咔嗒的声响,盘面的裂纹如蛛网般迅速蔓延。鲁肃面色凝重地说道:“子敬,朱雀位的铜雀台有异动。”

周瑜闻言,眉头微皱,他的目光迅速投向远处的铜雀台。那座宏伟的建筑在黄昏中显得格外肃穆,然而此时却似乎隐藏着某种不安的力量。

鲁肃的话音未落,城楼飞檐下的青铜风铃突然毫无征兆地暴鸣起来!那清脆而急促的铃声在寂静的黄昏中回荡,令人心悸。更让人震惊的是,铃舌处竟然藏着一只墨家机关鸢,它振翅腾空而起,鸢尾拖着的冰蚕丝在暮色中交织成了一个巨大的血篆——“荆襄属董”!

孙策的霸王枪犹如闪电一般,以雷霆万钧之势刺穿了机关鸢。枪尖挑起的残帛在空中飘扬,仿佛在展示着它的胜利。然而,当人们定睛一看时,却惊讶地发现残帛上竟然显露出了诸葛亮手书的《隆中对》节选。

这帛面朱砂标记显然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遇风即燃。瞬间,火舌舔舐着残帛,将其吞噬。就在火焰燃烧的地方,藏于城墙夹层的三百架“连心弩”如同被唤醒的巨兽一般,破砖而出。这些弩箭槽内填满了浸泡过尸油的《孙氏宗谱》残页,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

“好毒的攻心计!”大乔见状,不禁失声惊呼。她手中的玉琵琶弦音骤起,如泣如诉,音波如涟漪般扩散开来,瞬间震碎了三支弩箭。然而,就在箭簇坠地的刹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箭杆突然裂开,藏于其中的骊山尸毒遇风汽化,迅速凝成了孙坚战死时的虚影。那虚影手持古锭刀,直劈孙策的面门,速度之快,犹如闪电。

说时迟那时快,小乔的翠色披帛如同灵动的灵蛇一般,迅速卷住了刀影。帛面上的朱雀尖喙如同活物一般,猛地啄向虚影的心口,口中还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叫:“董贼连死人魂魄都要驱策?”

然而,就在披帛燃尽的瞬间,虚影骤然扭曲,仿佛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紧接着,护心镜后竟露出了半截青铜钥匙。那匙身的纹路与襄阳水门锁芯严丝合缝,显然是开启水门的关键所在。

甘宁的铁链绞碎水门铜锁,链头浸透的温泉水泼向门内机关。齿轮咬合的闷响中,藏于水道下的三百具青铜战车浮出水面——车辕上架着的不是长戈,而是整根沉船桅杆熔铸的“碎城槌”!

“伯符,看槌头!”周瑜大喝一声,手中的焦尾琴如疾风般横扫水面。琴弦如同灵动的蛇一般,准确地勾住了碎城槌上的裂痕。

只听“咔嚓”一声脆响,槌头的青铜突然剥落,露出了里面隐藏的九尊无面石像。这些石像栩栩如生,每一尊的掌心都托着浸泡在药液中的江东水军眼球,而这些眼球的瞳孔中,竟然映出了周瑜巡营的路线图!

与此同时,董卓的狞笑从铜雀台顶传来,他身披星纹铠,周身紫芒闪烁,如同一颗坠落的流星,撕裂了暮色的霭霭。

“周公瑾,你可知道这荆襄九门的来历?”董卓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这九门本就是始皇为锁住江东气运而铸造的!”

说罢,他手中的赶山鞭猛然一挥,卷起了护城河中的浊浪。浪涛翻滚中,三百枚刻有“孙”字的青铜腰牌浮出水面。每一块腰牌的背面,都纹着骊山地宫的秘道图!

面对董卓的挑衅,孙权毫不示弱。他手中的剑锋如同闪电一般,直直地刺入地砖的缝隙中。刹那间,玉玺的力量顺着剑身源源不断地灌入地下。

“董仲颖,你终究还是漏算了荆襄的民心!”孙权怒喝一声,青芒炸裂,如同烟花绽放。

就在这一瞬间,藏于市井之中的三百面战鼓同时自鸣,鼓点的节奏竟然与五禽戏的吐纳频率完全契合!

孙策瞳仁骤缩,霸王枪猛然插入鼓阵中心。虎、鹿、熊、猿、鸟五形气劲如涟漪荡开——虎形震碎碎城槌,鹿形踏裂青铜战车,熊形拍飞无面石像,猿形攀上铜雀台,鸟形直取星纹铠咽喉!

最新小说: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宋终:一拳镇关西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 梦回春秋当大王 马超重生大宋朝 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大汉谍商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