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宁神情充满了纠结。
《孩子王》下半部分的质量出乎预料的好,可正因为整部作品基调是积极向上的,结局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纵观小说中主角谢园的一生,都是充满激情的。他为了孩子们接下了小村的千钧重担,为了孩子们能有一间遮风挡雨的校舍,他被人误解,恶毒的诅咒和暴力没有使他屈服。
成为老师后,他更是将一生都奉献在了这个岗位上。
他挽救了学生的人生,却没能看到父亲最后一面。他是远近闻名的好老师,却没有女同志愿意嫁给他。
因为他工资低廉,住的也是村里最破旧的房子。
即使他那低廉的工资,很多都被他拿去为孩子们买吃的。
村里实在太穷了,供养他这个老师,已经让村民付出了太多。
有一年村里闹灾,他养了五六年的狗子还被饿坏了的孩子宰掉吃了。
更让他难过的是,那只狗子曾经在河里救过宰杀它的孩子。
又过了十几年,他的一位住在城里的学生决定回小村教书,结果在回村的路上遇到车祸死去。而这位学生,是他最看好的一个老师苗子。
现实给了他许多考验,却没有击败他那被磨砺的无比坚韧的心。
到了八十年代,一切似乎好了起来,上天却带给他一个噩耗。
谢园得了肝癌。
他身上没有余财,自然没钱治病。但他也没有选择修养,他一边和病魔做抗争,一边带病教书。
那是肝癌啊,最终日渐消瘦他生生疼死在课堂上。
小说中结局悲惨的主角张德宁不是没见过,但像《孩子王》中谢园这样让人意难平的,她还是第一见。
其实主角的死亡也不是不能接受,要是能换一种能让读者接受的方式,也许会好很多。
胡为民问:“为什么要改呢?”
“可是……”
“张编辑,你觉得小说的基调是悲剧吗?”
“不算。虽然小说中谢园生活过得并不好,但他是充满了希望的。他对工作充满希望,对一代代学生充满希望,对中国的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子里有了巨大的改变。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地方,不说所有孩子都能上初中、上高中,甚至上大学。但他们在谢园的努力下,改变了文盲的命运。谢园最看好的学生,也在他的激励下,决定回村教书。
纵观整部小说,谢园为了孩子低过头,却没有向生活服过输,他永远都是乐观且积极向上。整部作品的基调,就和主角的内心世界一样强大。”
“所以,你觉得我还用改谢园的结局吗?”胡为民反问一句,又接着道:
“生活不是一潭死水,春风在人们心中荡漾,人们从来没有丧失过希望。我的这部小说目的就是要让读者对生活充满希望,哪怕遭遇困厄,也不要失去乐观的心态。中国人要有信心,我们要坚信,打不败我们的,终将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打不败我们的,终将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咀嚼一番这句话后,张德宁感叹道:“胡老师,你说得对,是我太肤浅了。”
旋即,她又正色道:“胡老师,我想现在把稿子带回去,你看行吗?”
“当然可以。”
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胡为民没有拒绝的理由。
“不过,稿酬方面……”
“稿酬方面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来,要是有报纸转载这部小说,我们杂志社也不会阻拦。”
“那行,就这样吧。如果稿子还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到时候可以通知我。”
“好嘞,胡老师就等我好消息吧。”
张德宁收好稿子后,风风火火地离开了胡为民家。
等她走后,胡为民发觉客厅有些太安静。
“雪姐,你怎么了?”
他发现龚雪的视线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不像有那种心思,就很奇怪。
“哦,对不起,我走神了。”
龚雪不敢看胡为民的眼睛,偏过头后,细声细语道:“为民,没想到你除了会写爱情小说、武侠小说和悬疑小说,还会写这种……这种……”
“是知青文学。”
“对,还会写知青文学。”龚雪惊叹于他的才华,“真不知道你哪里来的这么多奇思妙想,灵感仿佛永远不会枯竭似的。”
胡为民笑道:“哈哈,我这才哪到哪呢,创作巅峰期都没到呢。”
“我觉得你已经很厉害了,换我来,短时间哪里能写那么多小说。”龚雪咋舌道。
她这几天可是天天来胡为民家,亲眼见他一个人写两部小说,简直不要太厉害。
反正龚雪也认识作家,但她认识的作家,就创作速度而言,拍马都赶不上胡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