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办法?”这话一出口,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众人心中激起千层浪。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林满仓外,脸上都写满了怀疑,那神情仿佛在说:就凭你,能行?自古以来,对付害虫无非就是用网抓,可那网在漫天飞舞的虫群面前显得单薄无力;用扫帚拍打,也不过是扬汤止沸,虫子转瞬又铺天盖地而来;再就是用烟熏,用火攻,滚滚浓烟、熊熊烈火下,却依旧收效甚微,能奈它何?如今林轩一介后生,轻言有计,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族长,这事得庙下村的人配合。你得把庙下村的村民看好了,别给我们捣乱就行。灭虫的事,我和我的人包了。”林轩目光坚定,不卑不亢地说道。
叶继祖一听,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若林轩真能解决这棘手难题,不仅能保村子平安,自己作为族长也面上有光,当下便满口答应,忙不迭地点头。
叶三槐却坐不住了,心里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暗自思忖:这林轩平日里虽说有点机灵劲儿,可眼下这事关乎两个村子的生死存亡,他竟夸下如此海口,万一搞砸了,自己这张老脸可往哪搁?刚想开口劝阻,林满仓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抬手轻轻一拦,眼神里透着几分笃定:
“三槐老哥,你就信你女婿这一回吧。”
出了庙下村,林轩抬头望向天空,眼眸深邃,似能穿透云层望见未来的风云变幻。早年,他走南闯北做小买卖,深知天气对生意的影响巨大。风大了,货物不好摆;雨来了,地摊得赶紧收。久而久之,他和那些摆摊儿的同行们都练就了一身看天象识天气的硬本事。此刻,他仔细端详着天空中每一丝云彩的走向、每一缕光线的明暗,心中已有定数:明日定会起风。那些害虫已然羽翼丰满,能肆意飞行,而沼泽一带经过连日肆虐,已然没有什么可供它们果腹之物。只要风一起,饥肠辘辘的它们必定倾巢而出,寻找新的食源。林轩深知,时间紧迫,成败在此一举,留给他筹备的时间已然不多。
回到小莽村,林轩迅速安排起来。做豆腐、压榨豆油的工坊暂时不停,毕竟这关系到那几家酒楼的生意,断不得。其余诸事,一概先放一放。他召集了四十个人,众人齐心协力,用自行车推着那一百坛酒,浩浩荡荡向庙下村进发。叶欣带着林可儿也跟来了,小姑娘眼中满是新奇与兴奋,像是要去参与一场盛大冒险。
叶三槐虽满心疑虑,却也不愿袖手旁观,带着家里三个儿子一同前往帮忙。
庙下村的人听闻小莽村来人相助灭虫,淳朴的乡亲们哪有不乐意的,纷纷挽起袖子,嚷着要出一份力。
林轩环顾四周,见人手还是不够,便当机立断,带着庙下村一众青壮年,扛起扁担,来到小莽村,林轩让他们挑起之前编好的竹筐,奔赴田间地头,将那些鸡鸭鹅一股脑儿都挑回了庙下村。这些家禽,可是他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林轩则亲自带着自己的得力人手,将那四辆喷水车稳稳推到预定位置。他目光如炬,在四周踱步观察,这儿的地形、风向、与虫源的距离,都在他的考量之中。选定最佳方位后,将四辆喷水车一字排开,严阵以待。紧接着,又指挥众人摆好了床弩,那弩箭上都紧紧绑上了浸油的布条,在日光下泛着冷光,好似蓄势待发的利箭。
一切准备妥当,众人开始埋锅做饭,袅袅炊烟升起,驱散了些许战前的紧张气氛。点起的篝火噼里啪啦作响,庙下村的年轻人,都围拢过来凑热闹。其实两个村子离得近,多年来相互联姻,哪家和哪家都沾着亲,年轻人一唠嗑,各种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就浮出水面,只是这辈分错综复杂,一时半会儿还真理不清。
叶欣带着林可儿回娘家去了。几年未归,她望着熟悉又陌生的家门,眼眶不禁红了起来。一进家门,见到久未谋面的娘亲,母女俩顿时抱头痛哭,好似要把这些年的思念与委屈都宣泄出来。潘桂枝与林轩大嫂潘巧莲同村,家长里短的事儿没少听说,对女儿这些年在外的生活也是牵肠挂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