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讨论声稍微平息,他才不疾不徐地开口:
\"各位专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到位,确实是发动机研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他将那份工艺文件翻到特定页码,指着一张详细的工艺流程图:
\"但我已经设计了完整的制造工艺,包括合金熔炼、真空铸造、热等静压处理和定向凝固技术。按照这套工艺,一周内就可以制出涡轮叶片的样机。\"
一周内?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张教授的眼镜差点从鼻梁上滑落:\"你...你说什么?一周内?\"
\"一周内完成整套发动机样机的装配和地面测试,一个月内可以进行首次飞行测试。\"
李明远补充道,语气里没有一丝夸张或犹豫。
这话说得太满了,以至于在场的专家们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从零开始研发一款喷气发动机,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只用短短几个月。
\"李总工,\"张教授摘下眼镜,揉了揉疲惫的双眼,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我尊重你的才能,但恕我直言,这个时间表太...不切实际了。星条国和北极熊掌握这项技术几十年,都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研发一款新型发动机。\"
李明远并不恼怒,反而点点头:\"张教授的疑虑很正常。不过,我们有一个他们没有的优势。\"
\"什么优势?\"众人齐声问道。
\"他们是在摸索前进,走了许多弯路。而我们,\"李明远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路线图,知道哪些路是死胡同,哪些方向是正确的。这能为我们节省大量试错的时间和资源。\"
这个回答让人无法反驳。
确实,有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探索和失败。
但即便如此,一周内制造出样机还是太过惊人。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没有人公开表示怀疑,但也没有人真正相信李明远的时间表。
老陈教授这时站了起来。
作为航空领域最德高望重的专家,他的话语向来有分量:
\"我提议,给李总工一周时间。如果他能在一周内制造出合格的涡轮叶片样机,那就按他的计划全力推进;如果不能,我们再重新评估时间表。\"
这个提议得到了普遍赞同。
毕竟,一周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到时候事实胜于雄辩。
李明远点头接受了这个提议:\"我需要一个小型实验室,五名精通金属熔炼和铸造的技术工人,以及必要的原材料和设备。\"
王将军立即表态:\"这些条件我来安排,保证明天一早就到位。\"
会议就这样在一种既期待又怀疑的氛围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