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连忙跪地,说道:“臣领命!定当竭尽全力起草一份合适的召降书。”
他的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仿佛已经胸有成竹。
朝堂上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大臣们纷纷称赞朱允熥的英明决策,认为这将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数日后,召降书由使者送往印度。
印度王宫位于一座繁华的城市中心,宫殿建筑宏伟壮观,墙壁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和黄金,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印度国王坐在华丽的王座上,他身材高大,面容刚毅,头戴镶嵌着宝石的王冠,身着华丽的长袍。
此时,他正听着大臣们汇报国内的事务。
突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宫殿,跪地奏道:“陛下,大明使者求见,带来了一份文书。”
印度国王微微一怔,说道:“宣他进来。”
大明使者走进宫殿,向印度国王行礼后,呈上了召降书。
印度国王接过召降书,展开阅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大胆大明,竟敢让朕臣服于他们!朕的国家地大物博,兵强马壮,岂会向他们低头!” 印度国王愤怒地将召降书扔在地上,大声吼道。
宫殿内的大臣们都被国王的愤怒吓了一跳,纷纷跪地,不敢出声。
过了一会儿,一位老臣站了起来,他头发花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他微微躬身,说道:“陛下息怒。大明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大,我们不可轻易与之开战。如今他们发来召降书,我们不妨先做示好,了解他们的意图,再做打算。”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认为应该先谨慎行事。
印度国王听了,虽然心中依然愤怒,但也觉得大臣们的话有道理。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写一封回信,表达我们的态度。但言辞不可示弱。”
于是,印度国王让大臣们起草了一封回信。
这封回信言辞极为狂妄,信中写道:“尔等大明,不过是东方一隅之小国,竟敢妄图让朕臣服。朕之国家,乃天下之强国,朕之军队,战无不胜。若尔等胆敢来犯,朕定将让你们有来无回。”
数日后,回信被送到了大明京城。
朱允熥在朝堂上收到了这封回信,他打开信,刚看了几句,脸色就变得十分难看。
他眉头紧皱,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不满,将信递给身边的大臣们,说道:“诸位爱卿,看看这印度国王的回信,如此狂妄自大,实在是欺人太甚!”
大臣们接过信,看完后也纷纷义愤填膺。
礼部尚书气得满脸通红,双手颤抖着将信举过头顶,说道:“陛下,这印度国王如此不识好歹,我们绝不能姑息。应该立刻发兵征讨,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他的身体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着。
兵部尚书则紧握拳头,眼中闪烁着怒火,说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军队士气正盛,交趾的军队也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击败印度。”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拳头狠狠地砸了一下旁边的桌子。
那位年迈的户部尚书也叹了口气,说道:“唉,这印度国王如此狂妄,看来和平解决已无可能。陛下,还请早做决断。” 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
年轻的御史更是义愤填膺,他跳了起来,大声说道:“陛下,此等蛮夷,不教训一番,难消我大明之恨。请陛下下令出兵,我愿为先锋,杀他个片甲不留!”
他的脸上充满了斗志和激情。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朕意已决。立刻写信给朱柏和沐春,让他们做好进攻印度的准备。朕要让这印度国王为他的狂妄付出代价。”
朱允熥的书信很快就送到了交趾。
朱柏和沐春接到书信后,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
在交趾的军事营帐内,将领们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而紧张。
朱柏身着铠甲,神情坚毅,他说道:“诸位将军,如今印度国王狂妄自大,拒不臣服。陛下已下令让我们做好进攻印度的准备。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确保此战必胜。”
沐春接着说道:“印度地域广阔,军队数量众多。我们不能盲目进攻,要先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和地形情况。同时,我们要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
将领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的皱着眉头,仔细思考着作战方案;有的则挥舞着手臂,慷慨激昂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