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殿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可错过。
有的大臣则有所担忧,觉得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困难,且敌军可能会有防备,贸然进攻恐有风险。
朱允熥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但朕以为,帖木儿屡次犯我边境,扰我百姓,此仇不报,难消朕心头之恨。如今我军大胜,士气高昂,正是一鼓作气、直取敌都的好时机。”
“陛下圣明!” 赞同进攻的大臣们齐声说道。
“只是,我们也不能盲目行事。”
朱允熥接着说道。
“此次行动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粮草、兵器、兵员等都要提前筹备妥当。”
“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负责后勤的大臣连忙说道。
“好!” 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那就传朕旨意,让蒋忠将军做好准备,待一切就绪,即刻率领大军直取帖木儿国都。”
为了让全城百姓都能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朱允熥下令张贴告示,将蒋忠将军大败帖木儿军队的消息告知全城。
很快,一张张告示被张贴在了金陵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围在告示前,兴奋地阅读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太好了!蒋忠将军又打了胜仗,我们大明真是太厉害了!” 一个年轻人挥舞着拳头,激动地说道。
“是啊,有这样的将军和军队,我们百姓就有了安全感。以后再也不怕那些外敌来侵犯了!”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欣慰地说道。
一时间,整个金陵城都沸腾了起来。
百姓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街头巷尾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纷纷燃放鞭炮,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
在一家热闹的酒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这场胜利。
“你们说,这次朝廷下令直取帖木儿国都,能成功吗?” 一个酒客问道。
“那肯定能啊!我们大明军队这么厉害,蒋忠将军又那么英勇,肯定能把帖木儿的国都给端了!” 另一个酒客兴奋地说道。
“要是真能那样,那可就太好了!让那些番邦小国知道我们大明的厉害!” 众人纷纷附和道。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前线,蒋忠将军正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的荒原,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铠甲,铠甲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脸上带着久经沙场的坚毅和沉稳。
“将军,京城快马传来圣旨!” 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跪地呈上圣旨。
蒋忠将军连忙上前,接过圣旨,跪地聆听。
传令兵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蒋忠将军此次大败帖木儿军队,战功卓著,朕甚为欣慰。现朕决定,乘胜追击,直取帖木儿国都。”
“望将军做好准备,待后勤补给到位,即刻率领大军进发。钦此!”
“臣领旨!” 蒋忠将军恭敬地说道,将圣旨接过,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
他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传令下去,召集将领们前来商议军情。” 蒋忠将军说道。
不一会儿,将领们纷纷来到营帐中。他们个个神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和紧张。
“诸位,陛下有旨,命我们直取帖木儿国都。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个为我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机会。” 蒋忠将军说道。
“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听从您的指挥,奋勇杀敌!” 将领们齐声说道。
蒋忠将军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派出侦察兵,深入了解帖木儿国都的地理位置、防御情况以及敌军的兵力部署。”
“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素质。另外,与后勤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粮草和兵器的供应。”
“是,将军!” 将领们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军营里一片忙碌的景象。侦察兵们纷纷出发,深入敌境,收集情报;士兵们则加紧训练,喊杀声震耳欲聋。
后勤人员们忙着筹备粮草、兵器和物资,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蒋忠将军每天都亲自到训练场和后勤营地视察,关心着每一个细节。
他知道,这次行动关系到大明的荣誉和尊严,容不得半点马虎。
“将军,侦察兵传来消息,帖木儿国都位于一片山谷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墙上布满了防御工事,敌军兵力部署严密。”
一名将领向蒋忠将军报告道。
蒋忠将军点了点头,说道。
“看来敌军早有防备。不过,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火枪火炮威力巨大,只要运用得当,定能突破敌军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