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入祠堂,便是女子为夫家诞下嫡长的荣耀加冕。
在 “母凭子贵” 的传统观念下,女子诞下嫡长子长孙,便有了第二次踏入祠堂的机会。
这不仅是家族血脉延续的大事,更象征着女子在夫家地位的提升。
仪式当日,女子身着庄重礼服,怀抱婴儿,在众人簇拥下进入祠堂。
祠堂内张灯结彩,族中长辈齐聚。
女子先向祖先上香,感谢祖先庇佑顺利生产。
接着,主祭人再次宣读祭文,宣告家族添丁进口。
之后,婴儿的名字被郑重记录在族谱上。
这一仪式赋予女子 “家族功臣” 的地位,不仅在夫家站稳脚跟,还能获得更多尊重与资源,拥有一定话语权。
第三入祠堂,便是香消玉殒后的魂归之所。
女子去世后,牌位进入祠堂,是其最后一次 “踏入” 祠堂。
这标志着她彻底融入夫家家族体系,获得祖先的身份。
入祠前,家族会对女子一生进行评定,只有符合 “贞节烈女” 标准。
没有违背家族规矩和道德规范的女子,才有资格将牌位放入祠堂。
牌位入祠仪式通常在葬礼期间或之后择日举行。
仪式上,主祭人诵读祭文,缅怀女子一生功绩与品德。
随后,牌位被安放在祠堂特定位置,接受后代子孙祭拜。
至此,女子完成从生到死,在夫家家族体系中的完整历程,成为祖先崇拜的一部分。
这些都是之前母妃和她说过的,祠堂这种地方,还有诸多禁忌如铜墙铁壁,将女子阻挡在祠堂之外。
其中也有许多条条框框,例如在“三从四德”的枷锁下,女子的言行举止受到严格的约束。
最为重要的便是“失贞”。
还有,在古代,家族的延续被视为重中之重,而女子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生育后代。
这条便是“不育”和被“休弃”的女子。
再有就是,古人对鬼神和灾病充满恐惧与迷信,这种观念也延伸到了祠堂的规定中。
比如,当女子身患重病或传染病时。
同样,遭遇意外灾祸,如火灾、水灾中失去亲人的女子,也会被视为不祥之人。
这些严苛的入祠禁忌,如一道道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古代女子的一生。
……
东方瑾踏入顾家祠堂的刹那,一股古朴而凝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祠堂正前方的墙壁上,井然有序地悬挂着数十幅画像。
中间那位尤为突出——荣国公府老太爷——顾傲寒——字,凛霄,——号,松斋。
画像中的他身着玄色朝服,衣襟袖口皆绣着繁复的蟒纹,金线勾勒,在烛火映照下散发着冷冽的光芒。
身材魁梧高大,犹如苍松般屹立不倒,自带不怒自威的气场。
方正的国字脸上,刀刻般的五官线条硬朗,剑眉斜插入鬓,眉峰如刀,透着一股凌厉之气。
双目狭长,幽黑的眼眸深邃难测,犹如寒潭,让人望之生畏。
高挺的鼻梁下,薄唇紧闭,嘴角微微下撇,尽显决断果敢。
银灰色的头发束得一丝不苟,愈发衬出他面庞的坚毅。
看着画像,仿佛能感受到他在朝堂上与政敌交锋时的雷霆手段。
不愧是荣国公府的定海神针。
不过这模样,倒是这位小爷爷的模样与这位老太爷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