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杨志的话,首先犯了迷糊的便是花和尚鲁智深。
他看了看杨志,又看了看桌上的其他众人,挠着秃头疑惑道:“你们在说什么?”
杨志冷哼一声,说道:“兄长是真的不知,还是在故意装傻?莫非看不到后院马车之上所载之物正是朝廷之前遗失的生辰纲吗?”
这话一出,鲁智深直接愣住了。
他是真的没注意。
砰的一声,武松重重地把就被拍在了桌上,他目光森寒地看向 杨志,冷声道:“时又如何?莫非你还敢对我大哥如何不成?”
杨志同样目光冷冽地看向武松,房间里的气氛在一瞬间降到了冰点以下,众人的心情也不免紧张了起来。
“二郎,冷静。”
武振声音淡然地说了一句,让房间里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随即他又转头看向杨志,微笑道:“杨兄弟,你一心报效朝廷,为的是什么?”
杨志闻言眉头紧锁,思虑片刻方才说道:“我杨家历代忠臣,为国为民,何须问什么理由?”
“那如果你用心守护的这个国家压根就不能让子民安居乐业呢?”
武振又问道。
杨志沉默了,目光却依旧冰冷。
武
振继续缓缓说道:“当今皇帝赵佶,你真的认为他是一个好皇帝吗?”
宋徽宗赵佶,自从登位以来根本无心朝政,却一心只对花鸟鱼虫,妙笔丹青十分着迷。
近些年来又爱上了收集石头,两江一带人民更是饱受其苦。
“传说赵佶南唐后主李煜转世,所以你们觉得,他还有多少气数?”
武振这句话问的是在座的所有人。
大家面面相觑,没人说话。
武振缓缓将一杯就送入口中,看着杨志,继续说道:“我知你是杨家后人,杨家将的故事我也听过一些,保家卫国也确实是一门忠烈,但是我想提醒你的事,当朝廷不作为,帝王没有骨气,再多的忠臣猛将也是没有用的。”
“二郎,现在是什么年?”
武振突然问道。
“宣和二年。”
武松脱口答道。
武振本来想装个逼,以一种特别牛叉的方式给大家预测一下不久之后就会发生的靖康之耻,然而听到宣和二年的时候他就懵了。
他根本不知道宣和二年是哪年,而且现在还没有西元纪年法,所以也根本没有公园几几几年这样的说法。
尴尬地清了清嗓子,武振故作淡定地
又问了一个问题:“前几年咱们可曾和辽国开战?”
林冲答道:“去年太师蔡京曾与金人联合抗辽,还借机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那就对了!”
武振一拍大腿,别的不知道,武振却清楚的记得海上之盟达成的时候,距离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便还有五年的时间了。
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武振沉声说道:“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你们可能会认为是胡言乱语,但是你们信也罢,不信也罢,等一切发生的时候,你们自然会明白。”
众人闻言,全都一愣,尤其是杨志,更是把嘴角撇到了耳朵后面,满脸不屑地看着武振。
“我祖居清河县,后来我家二郎打伤了人命,逃门在外,我才搬到了阳谷县,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是大家不清楚的是,我武大郎原本并非如今这个样子,曾经的我,被人叫做三寸丁,谷树皮,是经历了一番奇遇之后,才变成了如今的样子。”